Arabic  Chinese  Deutsch  English  French  Russian  Spanish 

 ©1986, 1990 & 2002 John Petroff. Tanslation 2003 Yanan Zhang

 

第六章

 

商业周期

 

本章将探讨两大经济问题——严重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本质、起因和特点。

商业周期

通过统计那些被雇主解雇和正艰难地寻找工作的人的数量,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商业周期的存在。这是因为当经济活动出于顶峰时,失业是很少发生的;而如果经济呈现衰退趋势,失业率就会急剧上升。

经济衰退

经济衰退表现为普遍性的经济活力下降,和随之产生的大量工人失业。严重的经济衰退通常被称为经济萧条。经济衰退与过量商品存货、消费量的下降(可能由于对未来失去信心)、技术创新和新资本积累的缺乏,以及股市的随机性有关。

历史上最糟糕的经济衰退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失业率大约是25%,也就是说4个人中就有1个人失业。这段经济大萧条给人们带来的困难不仅仅限于收入的减少,对于某些人来说,它还破坏了正常生活和健康的家庭关系。

可推迟消费的耐用品

商业周期会受到耐用品销售量变化的严重影响,这是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对就耐用品的养护和维修来推迟购买新耐用品。而这些被推迟消费的商品,本质上不仅属于耐用品,还是待积累的新资本。

当面对潜在失业危险的时候,消费者就会大大推迟汽车的购买时间。同样地,如果一个车主有了经济困难,为了减少每月汽车养护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的开支,他就会出售自己的汽车。

失业

失业就是没有被雇佣而正在寻找就业机会的劳动力。一国潜在产出和实际产出的差额就是失业成本,包括预期生产、收入和必须产品的消费。失业另一个不易观察、但意义重大的成本表现在,有可能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浪费。

有些失业人口是那些新近被解雇的企业员工;有些则是人力资源市场的新进入者,比如刚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和第一次找工作的妇女们。

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就是人们向生产率更高、工资和薪金更多的职位的不断变动。由于劳动力迁移可以保证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个人收入的提高,所以摩擦性失业是值得的。

美国的摩擦性失业尤为显著:如果雇员对现有的工作条件和工资薪金不满意,他就会跳槽到另一家企业寻找更优越的工作职位。因为雇员在职位转换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因此人们往往可以接受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整体中不同部门的兴起和衰落引起的;而不同行业领域兴衰起伏的持续变化又是由消费者偏好的改变引起的,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部分。由于再培训可以降低结构性失业率,并且结构性失业也满足了社会改进产业结构的需要,因此它是可以接受的。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的下降导致许多石油相关产业无利可图,德克萨斯州受其影响最大。石油勘探、开采计划大幅度削减,石油工人纷纷失业。这个时期石油工人的失业就属于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是整体经济水平的衰退;由于它是可以避免的,因而周期性失业也是人们最不想看见的。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失业就完全属于周期性失业。每一个工人都从事着他们一直从事的工作,因此不存在摩擦性失业。与人们更倾向于手持货币而不是消费、企业被迫削减产出导致的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同样极不明显。

失业率

有些国家利用在政府部门登记的渴望获得失业救济金的人数,来衡量失业率。然而,一些人在申请失业救济金的同时,还为某雇主工作;因此,相比较而言,美国采用的调查主动寻找工作的人的统计方法更为合理。

灰心的工人

灰心工人的存在会扭曲官方统计的失业率,降低对真实失业率的评估。在经济衰退时期,灰心工人对失业率的扭曲尤为显著,这是因为此时大批的工人对未来的就业前景丧失信心,从而退出劳动力市场,称为非劳动力。

也许因为缺乏技术,或者是身体残疾,有一些非常不幸的人,不论他多么努力地找工作,都不会得到全日制工作机会。其中最终放弃寻找工作的人就被称为灰心的工人。

自然失业率

失业的成本

失业的成本

对于周期性失业而言,失业的非经济成本要占很大比重。失业往往会导致家庭破裂、劳动技能的丧失、自信的缺乏、社会动荡、精神疾病、犯罪率的上升和道德水准的下降等社会问题。历史上有很多严重失业带来的社会和政治动荡不定的例子。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就是普遍的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率等于连续年份内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化。历史统计数据显示,接近或超过10%的通货膨胀率意味着社会进入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

通俗地说,通货膨胀就是当您走进商店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有一些国家已经习惯了高通货膨胀率;有的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甚至曾经超过100%,此时商品价格在一年内会翻两番。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就是普遍的价格下跌。通常,通货紧缩不及通货膨胀常见,但是它要比通货膨胀更加可怕;因为价格下跌会使大批企业的利润缩水,从而导致大范围的企业破产和经济总体实力的下降,20实际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而言,通货紧缩是相当罕见的。而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商品的价格的确下降了不少;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企业由于利润减缩而纷纷破产。可见,通货紧缩极具破坏性。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对通货膨胀的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一部分消费者需求的过渡增长和企业无法在现有生产率之内扩充产出的矛盾,是通货膨胀的起因。经济学家们把这对矛盾并存的现象称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经历了由全面性经济增长和越南战争带来的高经济活力的时期。此时,生产者不能够提高产量,而同时消费者急需用他们增加的收入购买更多的商品。这对矛盾斗争的结果就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产生。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1979-1980年的石油危机导致80年代初期时石油价格暴涨。企业则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把增加的能源消耗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总体上说,那个时期的通货膨胀的本质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衡量

(本年份的价格指数-上一年份的价格指数)/上一年份的价格指数

70规则

70规则是用来评估在当前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下,物价要花费多长时间翻两番的计算方法。假设一个经济体每年的通货膨胀率都相同,那么用70除以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就可以得到物价翻番的年份。(70规则还用来判断储蓄或GNP翻番的年份)

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影响

如果贷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借款人所换款项的购买力不及当初借款时相同数额的货币的购买能力。只要贷款利率不能随着通货膨胀率的提高而提高,债务人就会获得额外财富,而债权人则不如以前富有。

实际收入

实际收入是经过通货膨胀率过滤的名义收入,即实际收入等于名义收入减去通货膨胀率。

实际收入是货币的购买力,就是收入实际上可以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总和。如果物价上扬,而收入不变,那么用同等量收入所能购买的产品越来越少,即实际收入减少。

预期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

如果通货膨胀比较温和,比如说每年的通货膨胀率维持在4%至6%之间,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它们便可以利用超过成本的净收入从事扩张性的投资。这被称为强迫储蓄。

恶性通货膨胀


复习题

作业

[您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如果您有关于本章的建议、修改意见或者问题,请告诉我们,comments@peoi.org .]

上一章: 国民收入账户

下一章: 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